您现在的位置: 北沙参 > 北沙参炮制 > 正文 > 正文

一个二流大学传媒类毕业生,在北京的漂流季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6 12:24:49
治疗白癜风的药膏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616/4639937.html
全文约字,阅读时长约30分钟

年高考结束,成绩发布在即,随之而来的便是志愿填报。这也就意味着高考对于我们的影响将真正开始。未来的职业走向,甚至人生方向将因此而定。在千万考生期盼成绩抉择人生的前夜,笔者无法真正慰藉你那颗忐忑焦灼之心,只能书写此文陪你度过孤寂之夜。

高考前选专业不易,毕业后选职业更不易

一个二流大学传媒类毕业生,在北京的漂流季

面对一个陌生但又不得不了解的新事物的时候,你无论如何都想弄清楚背后有什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所谓的“真相”。原因很简单,知道真相,人们在心智上好像才能对自我和世界有一个把控。那种被不确定性和茫然无知淹没的感觉的确是很难受的。

而我和我的父母,错过一次深入认知未来真相的机会,更准确地说是拒绝了“真相”。

被错过的这一真相,直到今天我才看到它非常残酷的一面,对我今天心理生存的打击非常之巨大,有时候都怀疑这种打击是不是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但这一切,四年前,在北京同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已经给我和我父母解释的十分清楚了。

01

熬过幸福的年春节,上班第一天临近打卡时分,老板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今晚留一下,探讨一下明天两场PPM中的一些问题。

此时的我已经是受过严格训练的“职场老手”了,没有一毫秒的犹豫对老板说“欧克”。因为加班对于我这个新人,是“幸福”的。

但没有犹豫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

我语气沉着,行为冷静,态度专业,用词娴熟背后是:“PPM”是TM何物?。

扭头合上门后,我站在老板门外的走廊上,故作镇定掏出手机,缓缓输入:

“什么是PPM?”

当时,我万万没想到,一个个简短的词汇,再次晃醒我,勾起我从工作就没有停过的“自卑史”书写,也意味着一段凄美乙方生涯即将打开。

去年的今天,身处在二线小城的大学宿舍,我和闺蜜花了一整个下午在宿舍里投简历,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当年马云大爷(别人都叫“爸爸”,我也就不拿自己当外人了)用龟速的网络向别人展示互联网的存在,若干年后诞生一个互联网大佬。此时,我也在用拨号上网时代的网速向我们的“梦中甲方”提交本科四年最优美的作业:简历。感谢网络对我们意志的磨练:简历在发送途中突然失败,此刻就需要人工手动重发,如此来回,循环往复。我问闺蜜想投啥,她说随便你吧,就咱这宿舍网速,能投出去就感激不尽了。

经过一整个下午的努力折腾,我们终于投出了各自找来的七八个招聘广告上的邮箱,而几天后,其中的大多数又变成拒信重新回到了我的邮箱,对于此事我还行,只是哭了一会,难过了一上午,郁闷了一天,无精打采了一周,我的闺蜜比较坚强,痛苦万分了一个月,直到暑假离校的前夕,还满怀愤懑的心情潇洒的给我总结一番:我们遭遇的这一切归结于这所二线城市大学,既不是名牌,也不是重点,排名榜上找不着,更不要和比较了。

我自认为自己是比较坚强的,也是比较豁达的(咳咳)哪一类,但是闺蜜的总结,在刚刚进入高三的那一年夏天好像就注定了。

每当闺蜜控诉至此,我都要代表二线小城的学校承受她充满愤怒的一巴掌。

“你实习到底怎么找着的。”

“朋友圈发着发着,突然就找到了。”我很诚实地说。

虽然这听起来很有后现代的风格,但,作为一个每天至少得发10条朋友圈才消停的话痨,我确实是用发朋友圈换来的实习机会。尽管发朋友圈都是为了舒缓找不到工作的焦虑,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有爱有温暖,谁还发朋友圈啊!

实习公司的主管领导说,他正是被这些朋友圈透露出来的气质所吸引。

大二那一年,发现父母,似乎都老了,尽管爸爸只有46岁,妈妈只有45岁。

很多时候他们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爸爸的口头禅是“我喝过的酒比你喝过的水还多”。每逢醒来看到这个世界,再看看父母的那些话,心想,那又如何呢?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就说,老年人给我们的忠告没有一条是有用的,因为时代总是飞速变迁。或许很多年轻人没有读过梭罗,也不知道这位爷是谁,但是年轻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会向梭罗这种认知趋近。有很多时候,心里有,但不敢说的一句话就是:年龄大了,都会显得越发“矫情”。

这一条,我把爸妈屏蔽了。

不管你是否认同它,世界就是这样前行。

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中说,现在已经不再有三叶虫、石莲、鹦鹉螺、翼手龙、鱼龙、蛇颈龙、大树懒兽、猛齿象等生物了,因为它们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如果一个生命的终结与它的条件的终结连在一起,那么一个生命的开始、发生也是与它的条件的发生连在一起的。”

追捧大企业家(不是小企业家)已经成为今天一种强劲的社会风尚,他们的事,他们的话,甚至他们的错,基本上会被代替普通人说话的某些“舆论学家”奉为圭臬,—尽管在鄙人看来很多都是废话(不会被打吧),或者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但这没关系,不影响被吹捧,牛人说的话,自然是错不了。

更为不解的是,作为小女子一枚(我不是女权者,也不轻言者)十分不认同对这些“商业精英”的“爸爸”“老公”“姐夫”的称呼。

“爸爸”“老公”“姐夫”的诸多叫法背后隐藏着一个被忽略的细节,即称呼的使用者和被叫的对象,都是通过女性建立起身份关系,这些词汇富有不可阻挡的“侵略性”。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称呼可以说基本上不尊重女性,如果深究细节,你一定会发现非常滑稽,这是一种自我的侮辱叫法,尽管满足了某些不可言说的“欲望”。

我们必须警惕那些向资本谄媚的语言,任何自我矮化、自我侮辱式的语言风格都是不可取的。否则,“语言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性格。”(大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这不是危言耸听。不信,可以看看元代以来中国语言与民族性格的变迁历史。

但是到今天,我都不知道具体是被哪条朋友圈的什么气质改变了命运。

02

不管如何,我已经感受到了扭转命运的召唤了。

上午顺利通过北京某传媒公司的视频面试后,中午我就迅速打包行李从小城赶来北京,当天下午就赶上了公司的策划会。

而拎包落席第一天,到北京后就像上了天的感觉转眼烟消云散,突然间我就有点想走了。

谁能想到这里是这样!这对于一个多非(非重点,非名牌,非,非…..)大学的毕业生,没有见过与己如此不协调的地方。

早上精致的阳光透过高大空间的落地窗涂抹在每一件家具上,仿佛这一个空间的主人不愿浪费作为大自然代表的太阳对于室内每一处的亲吻。

环顾四周,每位在座的员工都在这大自然专业光线的打扮下精美如画,看得出他们身上服装都是出门前精挑细选的产物,桌上电脑上的标志无一不是缺一口的苹果,偌大的空间中弥漫着中英文交响曲。落座后,为缓解没有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shacan.com/bsspz/984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北沙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