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沙参 > 北沙参栽培 > 正文 > 正文

道地药材北沙参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2 12:45:08

北沙参

沙参原无南北之分。至明、清时期的《本草汇言》、《本草从新》、《本草求真》中才逐渐出现有南、北沙参之名。但其大多所述欠详,难以考定其植物来源。《本草逢源》曰:“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以上所述“北者质坚”,与现今药用北沙参质地相符。

曹炳章在《增订伪药条辨》载:“按北沙参,山东日照、故墩、莱阳、海南各县均出。海南出者,条细质坚,皮光洁,色白润泽,为最佳。莱阳出者质略松,皮略糙,白黄色,亦佳。日照、故墩出者,条粗质松,皮糙黄色者次。关东出者,粗松质硬,皮糙,杏黄色,更次。其他台湾、福建、湖广出者,粗大松糙,为最次。”根据以上本草所述产地与形态考证,与现今药用北沙参相符。

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苏条参、条参、北条参。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SchmidtexMiq.),以根入药。

北沙参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和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根:多年生草本,高5-20cm。全株被白色柔毛。主根细长,圆柱形,长达30cm,粗0.5-1.5cm,很少分枝。茎:茎露于地上部分较短,地下部分伸长。叶:基生叶质厚,有长柄;叶柄长5-15cm,基部宽鞘状,边缘膜质;叶片轮廓呈圆卵形至三角状卵形,三出式分裂或三出式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圆形,长1-6cm,宽1-4cm,顶端圆至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缘白以软骨质;叶柄和叶脉有细微硬毛;茎生叶形状与基生叶相似,叶柄基部渐膨大成鞘状。花:复伞形花序顶生,密被灰褐色长柔毛,径3-6cm,花序梗长2-6cm;伞辐8-16,不等长,长1-3cm;无总苞片;小总苞片数片,线状披针形,边缘及背部必被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萼齿5,窄三角状披针形,疏生粗毛;花瓣白色;花柱基短圆锥状。花期5-7月。果实:果实近圆球形,具绒毛,果棱有翅。果期6~8月。种子:双悬果,圆球形或椭圆形,长6-13mm,宽6-10mm,必被棕色长柔毛及绒毛,果棱有木栓质翅,分生果横剖面扁椭圆形,有5个棱角,合生面平坦,油管较多,连成一圈,胚乳腹面略凹陷。北沙参为多年生草本,喜温暖湿润气候。不同生长期对气温要求不同,种子须经低温阶段才能萌发,温度过高,发芽率会降低;营养生长期以温和的气温条件为佳。抗旱,忌水涝,低洼积水处不适宜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盐碱,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淤沙土、风沙土为佳。野生北沙参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河北省安国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山东省莱阳市为北沙参主要栽培产区,现山东省莱阳市虽产北沙参最为著名,但仅有少量种植。北沙参适宜种植一年以后进行采收,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采挖。人工采收时先在参地一端用镐头开一深沟,露出根部用手提出,除出地上茎。刨出的参根需用湿砂培起,或用麻袋覆盖、湿席片覆盖。北沙参采收后,需准备一大锅水,将水烧开,保持沸腾,用手握住参捆的粗头,将参尾置于沸水中,顺锅转3圈(约6~8秒钟),再解散开全部放入锅内不断翻动,连续加热保持锅内沸腾,约2~3分钟,立即捞出,再冷凉。待冷后立即捋皮。捋皮时不可这段参条。捋皮后伸直参条。选择晴朗的天气,将北沙参摆于席上暴晒。晒干后按等级标准码放整齐,放屋内堆放3—5天后装箱。除去残茎和杂质,略润,切段,干燥。

**文章部分素材选自东北区域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shacan.com/bsszp/5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北沙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