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吴舟出身于一个药香弥漫的中药世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如今,距他正式入职中药行业已近40年。其间,吴舟从事过药材生产收购、仓储保管、加工炮制、质量检验等工作。目前,他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康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也是当地有名的“草根专家”,人送外号“港城李时珍”。
岐黄逐梦人
自孩提时起,吴舟就对中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中草药的神奇妙用和悠久历史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将年幼的他深深吸引。那时,吴舟的父亲为让他认识更多中草药,特意将庭院中的一畦菜园开辟为“百草园”。每逢假日,吴舟便跟随父亲荷锄进山,采挖草药引种于园。
一畦繁花,一片葱绿,儿时的“百草园”留下了他童年的欢乐,也为他日后从事中药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年夏,高中毕业的吴舟决定继承父业,从事家中已相传五代的中药工作。“药无小事”“药无老人”,这是吴舟刚参加工作时师傅常对他讲的两句话。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将师傅的教诲牢记在心,并身体力行——药事重于泰山,切不可掉以轻心;药学知识博大精深,勿因有所积累而心生满足、止步不前。
年,吴舟走上中药零售岗位。自那时起,他便牢记驻店药师的职责,每本工作日志的首页上都写着一句话——“认真认真再认真,细心细心再细心”,以此警示自己勿出差错。
在平时的工作中,吴舟常会接到一些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处方。对此,他总是慎之又慎,宁肯拒配也绝不估字猜字,必待确认无误后才交给调剂员调配。为进一步避免差错,他专门收集、整理了一些字迹潦草的中药处方,并登门请教开方医师,以摸清书写规律,提高辨认处方的能力。
体贴热心肠
前些年,服用“固元膏”颇为盛行,来店中找吴舟订制的人特别多。对此,他不是一律接单,而是先向顾客详细介绍“固元膏”的功效及禁忌——虽能补血养颜,但并非人人适合,脾胃虚弱者、高血压及高血糖患者、子宫肌瘤患者等就不宜服用。通过对相关用药知识的科普,帮顾客判断是否需服用。
一些慢病顾客为图省事,中药常一抓就是二三十副。吴舟总劝顾客少抓点儿——“药材放久了易蛀、易霉,一次抓七副,吃完再抓。”常有顾客说,“自己都没想到的事,吴药师全替我们想到了。”
年4月的一天,吴舟突然接到医院急诊室打来的电话。原来,有位患者服用自泡的药酒中毒,找了好几个人都辨别不出用的是哪味中草药,医院经人介绍找到了他。吴舟二话没说,医院,经他鉴定,药酒里含毒性中药洋金花。根据鉴定结果,医生对症施救,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
在连云港郊外的云台山上,生长着一种叫“舒筋树”的草药,以其枝叶煎煮后,取汤汁饮用或泡脚,可治脚扭伤。当地人熟知这个方子,但很多人不识这种药材,因此常有人到店里找吴舟帮忙,请他代为采集。吴舟总是很痛快地答应,无偿帮大家采集药材。
年夏天,一位慢性肝炎患者找到吴舟。原来,这位患者刚从上海看病回来,在医生开的处方中有一味叫“鲜垂盆草”,四处打听也买不到,最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吴舟。第二天一大早,吴舟便带着干粮和水上山采药,并及时把草药送到了患者手里。“利用自身的学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他说。
资源守护者
吴舟没有在高等学府求学的经历,是云台山下土生土长的“草根专家”。作为当地的中草药“活字典”,他参与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此外,每年秋季,吴舟都要进山采集桔梗、拳参、柴胡、徐长卿等中草药的种子,撒播于山野深处,让道地药材能在云台山继续繁衍。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北沙参在江苏省内仅零星分布在连云港的海边沙滩。为保护这一物种,吴舟曾徒步10多公里,将因海堤建设而面临损毁的13株北沙参抢救出来,移栽在连岛苏马湾。
由于多年致力于云台山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工作,吴舟初步摸清了山间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环境、濒危程度等信息,并进行保护措施方面的研究。当看到山中一些中草药因自己的努力而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保护时,他非常欣慰。
30多年来,吴舟的足迹踏遍了云台山,他总共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多种、余份,撰写调查报告多万字,拍摄中草药图片2万多幅,并建立了云台山中草药资料图片库。此外,吴舟还无偿贡献出自己制作的标本、拍摄的图片和收集的中药炮制工具、历史文献等资料,建起了江苏省首家校园乡土中草药文化展馆。
殷勤授业人
云台山下有云山小学、云台中学两所乡村学校,两校结合山区区位特点,开展了“家乡中草药文化”校本课程基地建设,在江苏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这些,与吴舟多年来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为帮助学校编写相关教材,吴舟提供了鲜活有趣的文字、图片资料,还与老师、孩子们一起走进大山,探索家乡中草药的奥秘。学校将采挖来的近种中草药移栽进校园,如今,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识别常见的中草药余种。
此外,吴舟连续8年担任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专业学生的野外实习辅导老师,并多次受邀走上中医药院校的讲台,用带土带泥、鲜活有趣的讲解赢得学子们的喜爱。听过吴舟讲课的学生说,“吴老师讲的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易学、好记、上手快。”吴舟则说,将自己积累的一点儿知识和经验传给下一代,是义务,也是责任。
在著述方面,吴舟也颇有建树。他出版了《云台百草》等7部著作,参与编写12部,并发表科普文章近篇。对此,他乐在其中:“云台山孕育出许多奇花异果、仙草灵药,值得我倾注一生去保护、宣传。”
还有两年,吴舟就要退休了,而今的他依然牢记师傅的叮嘱——“药无老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谈及从事的事业,他感到充实而欣慰:“我庆幸自己找到所热爱的工作,每天享受着药香,并把它送到需要帮助的千家万户。做人民群众喜爱的药师,是我最大的心愿!”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王晓冬
新媒体编辑:刘悦
统筹策划:刘爽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更多精彩,尽在中国食品药品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