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说到霜降
就不能不介绍一下代表性的养生食物
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1、有句老话说“霜降到,吃柿子”,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2、秋天万物凋零,正是肺部容易受到侵犯的时节,同时秋燥也让人们上火、冒痘痘、发脾气,这时候,清燥火、润胃肠成为了食疗养生的当务之急,因此,这时候吃柿子自然成为了首选。
3、吃柿子可以清热润肺,还可补筋骨,同时还有祛痰镇咳的功效,是非常适合秋天吃的水果。
4、柿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糖分,一个柿子能够满足一个人一天所需维生素C的一半。
柿子虽好,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哦
1、不要空腹吃柿子和柿子皮
2、柿子不要与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水产品同食。
3、糖尿病患者、胃功能低下者不能吃,过度劳累、疲劳的情况下不宜吃柿子。
4、柿子不宜同含纤维多的食物一起食用。
5、忌与白酒同吃。
6、忌与白、红薯同吃。
除了柿子,栗子也是很养生的
一是栗子可健脾养胃;
二是栗子有一定的补肾作用,对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抵御风寒作用。
霜降/饮食有讲究霜降,在五时中为秋,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属肺。根据中医春升补、夏清补、长夏淡补、秋平补、冬温补的原则来看,霜降适宜平补。霜降之时,可常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推荐食物
水果: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
蔬菜:白萝卜、胡萝卜、红薯、山药、山芋、大白菜、西蓝花、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
肉类:鸡肉、鸭蛋、鹌鹑蛋、兔肉等。
同时,还可食用芝麻、蜂蜜等以润肺生津,可防止口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秋季应季食物大多寒凉,本身脾胃就虚弱的人,可以多加葱姜蒜等调味品,平衡其凉性。另外其他寒凉食物,如螃蟹、虾、各种冷饮等也要少吃,以免伤肺引发疾病。
推荐药膳
秋季药补应以滋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为基本原则。另进补讲究因人而异,建议大家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予以西洋参、黄芪、党参、太子参、北沙参、麦冬、百合、玉竹、黄精、芡实、百部、桑叶、五味子等养阴润肺的中药调补身体。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在秋季,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建议以气平味淡、作用和缓、温热的食物为主,粥、汤类最为适宜。下面推荐几款简单易学,适合深秋的药膳给大家。
百合米仁粥特点:香甜黏稠,适合深秋润燥。
原料:百合、小麦仁、薏苡仁、小枣、甜杏仁、白果、冰糖
做法:
■小枣和白果洗净,小麦仁、薏苡仁漂洗浸泡以上诸料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煨煮;
■百合、甜杏仁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小火慢煮至粥黏稠,加冰糖助味,即可食用。
双冬冰糖蹄特点:补血润燥
原料:猪蹄、天冬、麦冬、当归、山楂干、黄冰糖、高汤、鸡精、水、油等各适量
做法:
■克猪蹄切小块;麦冬和天冬泡水、去麦芯,切碎,备用;
■锅内放水,放入猪蹄块焯血水,撇清血水后即可盛出,备用;
■热锅冷油,放入4汤匙黄冰糖,炒出糖色后开小火放猪蹄翻炒上色,再放入山楂干、高汤,倒入高压电锅中炖煮软烂,焖煮半小时左右,再放入天冬、麦冬碎、当归以及浸泡的水、鸡精再盖上盖子焖煮15分钟,收汁后盛出即可。
益胃汤特点:益胃生津、润肺止咳。
原料:北沙参、麦冬、生地、冰糖各15克,玉竹5克。
做法:
■北沙参、玉竹、麦冬、生地洗净,冰糖打碎,备用;
■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同放锅内,加入适量清水;
■大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25分钟即可。
猴头菇炖乌鸡特点:健脾益气、养阴退热。
食材:乌鸡1只,猴头菇、桂圆肉干、红枣、生姜等各适量
做法:
■处理干净的乌鸡切小块备用,猴头菇洗净撕小块备用(猴头菇干需浸泡几小时);
■将乌鸡、猴头菇、桂圆、红枣、生姜等食材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温火熬煮至熟即可。
霜降/养生小建议霜降时节属深秋,是不适宜“秋冻”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及身体虚弱的人群。另外调养身体,除开药补与食补外,中医还讲究从作息、运动、情志、穴位等多方面调节、调理,保养身体。
注重保暖不要“秋冻”霜降前后常有寒潮来袭,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气温节节走低,因此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深秋季节,人体阳气会转向收藏,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这时不再适宜“秋冻”,而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防寒保暖,特别是患有慢阻肺、慢支炎、腰腿疾病及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群。
顺应四时规律作息中医认为,养生要顺应四时,规律的作息习惯也有利养阴。霜降时节,昼渐短,夜渐长,我们的作息时间也该作相应调,所以建议早睡晚起。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无论如何也要注意调节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坚持运动强健体魄霜降前后,感冒、咳嗽等是常见病症。在注意添衣保暖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众所周知,适度的运动可以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宜选择如八段锦、散步、慢跑、瑜伽、球类等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
注意事项:
■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身体发热为宜;
■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着凉;
■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外出运动,最好选择阳光充沛、避风的场地。
调节情绪乐观向上中医认为个人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极大,秋季容易有“悲秋”、忧郁的情绪。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懂得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也是中医养生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听听适合自己的歌曲,画会画,写写书法,约三俩好友登高远望、打球等都是安神宁志,舒缓情绪的好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