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沙参 > 北沙参栽培 > 正文 > 正文

一周靓汤秋燥来袭,别忘了给脾肺肠胃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25 0:12:52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最近广州天气减凉,秋燥来袭

很多朋友发现,喝多少白开水都好像无法缓解……

哪怕是喝了一肚子水,嘴巴和皮肤也是干干的

这些外部的不适倒还算小事

但有的人还出现了难言之隐

例如……便秘

秋天不只外部皮肤要补水保湿

内在也必须滋润,例如肠胃~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些润燥生津的汤水

让你由内到外水水哒

▼▼▼

陈皮健脾▼▼▼

砂陈四君子煲牛肚

主要功效:健益脾胃、行气醒脾

推荐理由:立冬也要健脾养胃

材料:党参30g、茯苓10g、白术15g、陈皮1瓣、砂仁2粒、红枣2粒、金钱肚g、瘦肉g(3人份)。

制作方法:

金钱肚买已经处理干净的,清洗后焯水备用。瘦肉洗净切块。药材冲洗。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加水ml,武火煲15分钟改文火煲至金钱肚软糯,加食盐调味,金钱肚捞出切块,喝汤吃肉。

汤品点评: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组成,是调理脾胃气虚的经典名方,方中四味药材虽药性温和,却对脾胃气虚有很好的疗效,在日常药膳的取用中,多用价格便宜的党参替代名贵的人参,炙甘草在方剂中起调和的作用,但非药食两用药材,故本汤中弃用,改予红枣。脾胃气虚,难以推动,本就易致胃胀不适、纳呆纳差(指胃消化不好,食欲不振),如不加节制,饮食过度或盲目进补滋腻碍气之品,症状易进一步加重,加温中行气、化湿醒脾开胃的砂仁及行气燥湿的陈皮一起,以期益气行气、醒脾开胃。

本汤的肉材选择牛肚,稍稍有点传统的“以形补形”之意,更是因为牛肚性温味甘,甘入脾,具有补虚羸、补中益气、健养脾胃的功效,非常适合脾胃虚弱者、消化不良者。牛肚即牛胃,牛有四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前三个是食道变异形成的,真正的牛胃是皱胃,只有皱胃才有胃腺。而金钱肚是指网胃,喜欢其厚实的肌肉质感而选择它,之前家里用它来煮粥,出品糯香可口;而我们平常打边炉常用的牛百叶则是瓣胃。不喜欢吃内脏者,也可以改用鸡肉或牛肉。

芦根清润▼▼▼

芦根雪梨马蹄瘦肉汤

主要功效:清热生津润燥

推荐人群:秋燥伤津引起口渴、干咳、声音嘶哑人群

材料:鲜芦根为佳20g(或干品15g)、雪梨1个、马蹄3-4个、瘦肉g(2人量)

制作方法:

雪梨马蹄削皮后切成小块后备用;瘦肉飞水后捞起,芦根洗净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1小时,加盐调味后即可。

汤品点评:

芦根是春夏常见的清热材料,性味甘寒,清热之余也能甘寒生津,既清又润,因此也经常用于“宣透”肺热这种需要充足津液打底的症状。芦根体轻中空,宣上窍又可通下窍,中医认为芦根“清泻肺热,兼能利尿,可导热毒从小便出”,虽寒凉却不伤正气,因此这种轻清生津之品对于秋燥夹热其实也是非常适合的。

雪梨和马蹄是秋天常用的润燥食材,雪梨润肺、止咳、消痰,马蹄清热止咳、利湿化痰,和芦根合用可缓解秋燥伤津引起的口渴、干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症状,有痰的话可加用陈皮一角。

沙参养阴▼▼▼

沙参玉竹煲乌鸡

主要功效:清热养阴、润肺止咳

推荐理由:秋季燥热导致皮肤、口咽干燥、干咳等不适人群。

材料:北沙参10g、玉竹10g、乌鸡半只、枸杞5g、淮山20g、生姜适量(3-4人量)。

制作方法:

乌鸡劏洗干净,切块后汆水去掉血污,其余药食材洗净备用,在瓦煲中放入2L清水,所有药食材一同放入瓦煲,武火煲开后改文火继续煲1小时,最后调味食用。

汤品点评:

岭南地区大多数时间气温偏于炎热,秋高气爽的时节显得特别珍贵。秋风一吹,整个人心情都特别舒爽,但唯一让人有一点不舒适的感觉就是比较干燥,从鼻腔到口腔,以及皮肤都紧绷绷的,有的甚至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款滋阴润燥的汤水,缓解一下以上的症状。

汤水中的沙参、玉竹属性偏凉,口感偏甘,两者经常配合使用,加强清热滋阴润燥的功效;沙参有南北之分,二者功效相似,但南沙参清肺祛痰作用较好,北沙参养阴润燥效力更强,故本汤采用北沙参,注意食用沙参期间不宜服用中药藜芦,会产生不良反应。《中华本草》里记载:乌鸡性平味甘,具有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的功效,对于虚人滋补、病后调理都是不错的选择。由于本汤水偏于清润为主,如果脾虚虚寒、寒咳者不宜服用。

麦冬润肠▼▼▼

生地麦冬增液汤

主要功效:养阴生津,润肠燥

推荐人群:秋燥引起的大便干结难下、皮肤干燥人群。

材料:生地10g、麦冬10g、水鸭1/4只(1人量)

制作方法:

生地、麦冬洗净后备用;水鸭宰杀去除内脏后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秋燥来袭,除了我们很熟悉的口干唇干、干咳、皮肤干燥等症状外,经常也会有人会出现“难言之隐”——便秘。“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当增水行舟”,中医认为由津液匮乏导致的便秘主要还是要以滋阴生津为主。《本经逢原》中指出生地“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生地黄有养阴润燥、凉血生津之功效。另一方面,肺与肠相表里,因此麦冬可通过滋养肺胃之阴以润肠燥,再配合善于补阴益气的水鸭,可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

另外想提醒各位汤粉的是,防秋燥除了多喝些汤汤水水内补外,也不要忽略了外在的护理,按时涂抹润唇膏,沐浴后及时使用润肤乳或用润肤膏按摩干燥部位,内外兼修,才能在秋天也做个水当当的女子或汉子。

▼▼更多好看精华文章▼▼

编辑:芹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shacan.com/bsszp/6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北沙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