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岁的梁阿姨,患有糖尿病已经8年了,最近一年出现双眼看东西不如以前清晰。一开始,梁阿姨以为是白内障,就没有在意,直到近1个月视力下降得特别厉害,严重医院就诊。
检查后发现,梁阿姨的双眼发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已经出现了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立刻进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时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很容易忽视或者不重视,但也极可能已经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情况。
早期迹象包括:视蒙(看东西看不清楚)、夜间视力障碍、复视(看东西重影)、单眼视力模糊、眼睛发红或疼痛、看到漂浮物或斑点、外周视力丧失等。
如果出现医院进行眼睛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中医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内障”或“消渴目病”,属于内障眼病的类别,目失濡养;阴虚致虚火上扰,灼伤目络;日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因虚致瘀,血络不畅;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寒凝血瘀,目络阻滞,痰瘀互结,最终伤及于目而成内障,导致视力下降。气阴亏损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总之,瘀血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瘀血的成因多为阴虚致瘀、虚火致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实火血瘀,硬性渗出、棉絮斑、黄斑水肿和玻璃体混浊则多由痰浊所致。因此,虚、瘀、痰贯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始终,并随病情迁延而加重,是该病缠绵难愈的关键所在。
针对不同症状,中医有不同治疗方式!
方剂一:
蝉蜕10g,石决明30g,黄芪50g,玄参、生地黄、天花粉、知母各30g,五味子、刺蒺藜各12g,枸杞子20g,竹叶15g,牡丹皮20g,木香6g。
益气养阴,补肾清肝,明目退翳。
糖尿病气阴两虚合并白内障者。
每日1剂,水煎服。
新中医,,(11):39
方剂二:
生地黄、熟地黄、构杞子、山茱萸、地骨皮、白芍、麦冬、知母、菊花、木贼草、青葙子、当归、夜明砂。
滋阴补肝肾,明目降糖。
糖尿病阴虚精亏型,并发眼疾,视力模糊者。
每日1剂,水煎服。
湖南中医杂志,,(2):l7
方剂三:
当归45g,川芎15g,赤芍10g,黄芪30g,水蛭10g(后下),半夏、茯苓、陈皮、黄芩各9g,甘草5g。
益气活血,补益肝肾,清化湿热。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证属肝肾亏虚,气虚血瘀,兼夹湿热。症见眼睑下垂,眼眶胀痛,复视,手足发麻,头晕乏力,多尿。
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杂志,,(4):16
方剂四:
太子参15g,生地黄30g,玄参30g,葛根10g,天花粉30g,柴胡、枳壳、枳实、全蝎、僵蚕、当归、川芎各10g。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证属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症见急躁易怒,左侧头痛,左眼疼痛,不能睁开,心慌乏力,自汗,脉沉细弦。
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杂志,,(4):16
方剂五:
北沙参、麦冬、枸杞子、当归、川楝子各10g,丹参30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葛根15g,青葙子、谷精草各10g,草决明30g,菊花12g。
滋阴明目,清热生津。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每日1剂,水煎服。若眼底出血较重者,上方去丹参,加茺蔚子10g,大蓟、小蓟各15g;或云南白药口服,每日2次,每次0.5g。
中医杂志,,(6):12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不仅要改善患者眼底病变,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致盲率,还需调理全身证候,在治疗时以患者整体辨证为主,结合眼底出血、渗出等病变辩证用药,常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这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了,在治疗眼部疾病的同时,也调理了全身证候!
医生有话说:
以上药材用量不代表最终使用量,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辨证加减,大家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