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山东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拥有中药材资源余种,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个,种植面积超万亩,拥有鲁西南中药材优势区、鲁中山区中药材优势区和胶东半岛中药材优势区。培育形成了北沙参、金银花、玫瑰花、丹参、黄芩、西洋参、桔梗等知名道地中药材品种,金银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以上,农业总产值约亿元。
基于上述情况,通过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深化区域产业发展定位,《规划》将中药材产业定为特色产业加以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并作出具体工作部署。
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深化区域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培育打造“十大”优势区,构建全省乡村产业“点、线、面”联动发展格局,优化乡村产业布局。
其中第七条特色种植优势区。重点推进鲁东南沿海、鲁中南18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茶产业发展,提升青岛、潍坊、泰安、日照等茶叶加工能力。重点在鲁中山区、胶东半岛丘陵山区、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金银花、丹参、桔梗、西洋参、北沙参、白芍、丹皮、黄精等道地药材,突出培育文登西洋参、平邑金银花、泰山黄精等产品品牌。重点推进泰安、日照、滨州等地蚕桑产业发展。以潍坊、日照、临沂为重点区域,创建一批市级、县级现代烟草产业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格局
《规划》第三节壮大特色产业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开发特色食品,保护传统工艺,传承乡土文化,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其中第二条中药材产业。在潍坊、泰安、威海、临沂、菏泽等地,重点发展丹参、黄精、西洋参、金银花、丹皮等中药材,落实品种驯化、轮作等生产规程,提高产品品质和药效。推进种子种苗育繁推体系建设,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标准化产地加工技术。制定完善省级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提高采收、净选、切制、干燥、保鲜、包装、储藏能力,鼓励发展中药饮片生产。针对金银花、丹参、西洋参、银杏、山楂、柏子仁、黄精、玫瑰、麦冬、丹皮等药食同源类品种,开发生产功能饮料、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系列产品。探索开展非药用部位和生产加工边角料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依托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集观赏、体验、康养为一体32的百花园、百草园、养生园等新型业态。为推进加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明确,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开展果品、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和水产品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药食同源的加工食品。加强技术攻关,以食用、保健、药用和工业应用为方向,发展铁皮石斛、菊花等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整理分享仅为传播中药材行业信息使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有异议,将做删除处理。●我国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情况
●张伯礼:加快中药材及饮片第三方检验平台建设
●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接近万亩
●我国中药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思考
●“潜力股”三七: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中药产业获“两会”重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shacan.com/bsszp/1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