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下半年多数低价药材进入上升通道,进入年药市行情降温,涨价的药材徘徊不前,而且有的品种价格出现小幅回落;
不过,也有不少涨价药材,上半年涨的品种主要有覆盆子、胖大海、辽五味、蔓荆子、吴茱萸、黄连、山茱萸、石菖蒲,云木香等;
价格出现下滑的药材有:黑胡椒、猪苓、蛇床子、川芎、元胡、浙贝,车前子等;
价格变化不大的药材有:党参、当归、北沙参、白术、白芷、防风、黄芩、草决明,桔梗等。
以下是上半年药材价格变化具体走势及行情分析:
涨价品种覆盆子(浙江产,统货):1-2月元(千克价,下同),3月-4月元,5-6月元。
分析
该品今年年初价格在元左右浮动,进入3月价格涨至元,5月产新后价格一度跌至元左右,随产新结束价格又反弹至元上下。
覆盆子系小品种,产地又较集中,每年产量易受天气影响,今年产量与正产年景持平,不过,库存则为近几年最少,而且该品货源多集中在产地几家大户手中,预计,随市场实际消化后行情有望向好。
胖大海(进口,圆果):1-2月55元,3月65元,4月68元,5-6月85元。
分析
该品种主产国外,近几年价格波动较大,年上半年最高价涨至元,下半年10月最低价落至40元左右。-年2月胖大海价格多在55元上下波动,今年春果产量少,产新后价格稳步攀升。
胖大海一年两季产新,春果产新4-5月,秋果产新7-8月。目前正值秋果产新,今年秋果产量不大,价格稳中有升。
辽五味(东北产,统货):1-2月元,3月元,4月元,5月元,6月元。
分析
该品种高价期间栽培的植株盛果期已过,而且,在前几年低价时多数植株被砍伐,导致近几年产量不大,同时,又有大资金介入,自去年下半年再次发力上扬,进入年涨势不减。
由于辽五味近半年价格涨幅较大,散户手中货源多已抛售,今年花期遭遇低温冻害,又有减产利好出现。预计,未来行情仍难以平静。
蔓荆子(江西产,统货):1月元,2月元,3月元,4月元,5-6月元。。
分析
该品种近两年价格涨幅惊人,年上半年价格还在55元(江西产,统货)上下徘徊,下半年价格便涨至90元以上,到年底进一步上涨至元。进入年涨势不减,1月价格涨至元左右,到5月价格已涨至元上下。
蔓荆子主产江西、云南、广西等地,也有少量进口,其中以江西产蔓荆子黄素含量最高,而云南等地所产含量低于药典标准。年版药典实施后,正品蔓荆子销量增加,价格也步步高升。
受蔓荆子价格暴涨刺激,已有人开始人工栽培,预计,今年产量将增加,产新后价格有望回落。
吴茱萸(江西产,中花):1月元,2月元,3-4月元,5-6月元。
分析
该品种年前价格长期低迷,种植户不但放松管理,而且有的把大面积植株砍掉,导致近几年产量一直不大,年进入上升快车道,从55元价格起步,到11月价格已涨至90元左右。
由于吴茱萸短期内价格涨幅近半,前几年积压的货源陆续抛出,进入年价格在90元上下运行一年有余。随着市场实际消化,库存不断减少,年3月吴茱萸价格高升至元左右。
虽然近几年有药农开始扩大种植,但是,吴茱萸栽种后需要3-5年挂果,年新货产量依然不大,进入下半年价格继续高升,到9月价格攀升至元左右。年吴茱萸供应货源显紧,在市场实际需求拉动下价格节节高升至--元。
吴茱萸湖南、浙江已进入产新,今年有望丰收,预计,产新后价格将震荡回落。
黄连(川产,鸡爪):1月元,2月元,3-4月元,5-6月元。
分析
该品种生长周期4-5年,前几年低价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近两年采挖面积不大,今年春季有不少商家看好后市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强劲上扬。
黄连价格每上一层台阶,都有陈货冲击市场。尽管有不少商家看好未来走势,但是,短期内仍需继续消化库存夯实基础。
山茱萸(河南产,统货):1-2月27元,3月29元,4-5月32元,6月38元。
分析
今年山茱萸花期降雪遭受冻害,未来产量可能受到影响,不少商家看好未来走势,自花期不断有商悄然购货待涨,拉动价格步步上扬。
该品种历史价格波动频繁,每次涨价过后又有不少购货者踏空。由于今年山茱萸有减产利好,又有大户介入,预计,未来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不过,库存仍是涨价路上的最大绊脚石,望有货者谨慎!
石菖蒲(安徽产,统货):1-2月37元,3月38元,4月40元,5月45元,6月50元。
分析
该品系野生,由于前几年价格在32元上下徘徊不前,药农采挖积极性不高,商家手中积压的陈货多消化,其野生资源也越挖越少,今年产量一直不大,价格稳步攀升。因短期内价格涨幅较大,接下来需要面对市场实际消化来调整。云木香(云南产,统货):1月13.5元,2-3月14元,4月15元,5月16元,6月17元。
分析
从今年1月价格一直稳步上涨,涨价的主要原因市场来货不大。该品种前几年价格一直在10元以内徘徊,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产量下降,预计,随市场货源进一步减少,未来价格仍有上涨趋势。
黄芩(山西产,统货):1-2月17.5元,3月18.5元,4月19元,5月18.5元,6月20元。
分析
年下半年黄芩结束高价行情,从18元上逐渐下滑至12-13元,年最低价跌至10元左右,低价持续到年上半年。由于黄芩持续两年多的低价,挫伤了药农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调减。同时,低价引起不少商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shacan.com/bsszy/6917.html